好几天没有更新博客了。这段时间一直忙于上课。当我连更新博客的时间都没了,说明我真的忙了。
昨天,我在湖滨新城的娱娟实验学校上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这节课。当我分析到亨特在绝望中看到父亲的手电光时,有一句话:爸爸!但是他能做什么?这里用了感叹号。在和学生探讨这里的感叹号能不能去掉时,我让学生读一下,读出亨特看到爸爸来的惊喜。不想,学生们异口同声答应“哎”。模读的是一个女同学。当时觉得很尴尬。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这件事。如果批评,正在上课,而且是公开课觉着不好。但是老师对这件事置之不理我觉着也不合适。但我脑筋一转,随口问道:当时,亨特的爸爸答应了吗?学生说没有。那为什么没回答呢?学生说亨特当时只是在心里说爸爸,没有喊出来。我又继续追问,哼特为什么没有喊爸爸?有的学生说亨特累了,有的说怕爸爸听不见。我引导学生亨特正处在绝望的处境中,当人的惊喜第一反应是在心里,亨特没有出声。通过这样的分析,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,也避免了出于的尴尬的局面。
评论